热门搜索: 住房保障 招聘 招商引资 比亚迪 企业开办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深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深汕“海洋牧场”春耕忙

  阳春三月,碧空如洗,海天一色。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江牧岛附近的纯净海域中,17个方形活圆形的深水养殖网箱漂浮在海面上,金鲳鱼、还鲡鱼、石泵鱼、云龙斑和红鱼等5中鱼类,正在这些深水网箱中欢乐成长。  

图片

  这正是国泰集团投资开设的深水网箱。在模拟海洋健康生态系统的环境下,利用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科学养护和管理生物资源,打造出海上渔场。

  去年,深水网箱养殖金鲳鱼、斑鱼和海鲡鱼已收获1000吨。每次投放的鱼苗分为两批收成,第一批鱼苗于3-4月投入海中,6个月后收成。第二批鱼苗在9月份下苗,隔年3-4月份收成。

  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

  吕保涛是江牧岛上的一名“饲养员”。长期在岛上生活的他,每天都在迎接日出日落。测水温、投喂鱼苗并观察成活率,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他告诉记者,目前网箱内鱼苗的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我在这边养了两年,鱼苗没发过病,证明这边的水质好,水温适合孵鱼苗。”

图片

图片

  他向记者介绍,在水质一般的海里养出来的鱼,肉呈淡黄色,吃起来有杂味。而深水网箱养出来的鱼,“大部分的肉都是纯白色的,鱼肉特别香甜,体格接近野生,在市面上更受欢迎。”国泰集团销售部负责人林春然表示,经过切片加工后的金鲳鱼、海鲡鱼将会销住广州、深圳等地。

图片

  据了解,17个深水网箱包括14口直径15米的浮排和2个30米周长、1个60米周长的沉箱圆排。网箱利用固定平台的相互作用及箱体的自身特点把箱体降到水下限定的深度。具有污染小、耐腐蚀、便于管理、抗风浪能力强、使用年限长和综合成本低等优点,养出来的鱼品质较好。

  打造深圳水产品供应绿色基地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
  深汕特别合作区海岛岸线总长15千米,共有26个无居民海岛。其中,江牡岛面积为0.50平方千米,岛岸线约为6.3千米,海岛面积较大。渔业产业结构以传统渔业为主,所在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常见鱼类约23种。

  2022年,深汕水产品产量44252吨,其中海洋捕捞21564吨、海水养殖15535吨、淡水养殖7153吨,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产值15.92亿元。水产品大多供应深圳市场,在深圳市水产品中具有重要地位。

图片

  近年来,深圳积极推动民生渔业、远洋渔业、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生态渔业发展。《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将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依托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种业发展,建设“研发-中试-生产”相结合的水产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培育和引进优势特色种业龙头企业,完善种业扶持政策和保障体系,形成种业创新发展氛围,打造我国水产种业创新发展高地。

  区农业农村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江牡岛海域为重点,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深远海网箱基地,推广应用深水抗风浪网箱装备以及智能养殖技术,打造生态、智能的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和深圳水产品供应绿色基地。

  文/徐怀(南方日报)

  图/受访者供图

  深汕特别合作区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