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自此,这座位于南海之滨的城市,一路披荆斩棘,奋力改革攻坚,不断对外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书写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崛起奇迹。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深圳第“10+1”区,开启以“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胆探索和改革试验。
立潮头不止步,经济特区再出发。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日前,由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客户端推出的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型系列直播节目《飞越广东·深圳特区40周年》正式开播,首期节目就带大家“飞越”了深汕合作区。
直播节目以《深圳第“10+1”区 新城加速崛起》为主题,分为6个篇章,全面展现深圳第“10+1”区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建设、民生事业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深汕视点”分批为大家回放6个篇章的报道内容,今天播出第四篇章——专访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
深汕合作区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注重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优先、重大项目优先、规模集聚项目优先。在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聚。同时,深汕合作区把民生福祉作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源,奋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加快建设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公园等民生基础配套设施。区内企业、工厂里的员工,一半以上都是本地居民。
专访中提及,每个深汕建设者要做到“心中有光、脚下有泥、眼中有景”,要让深汕合作区当地的群众享受到与深圳一样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农民变成市民、农村变成城市、老区变特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融媒体中心 综合报道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