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高度。农村基层党建的效能能不能充分激发出来,直接关乎乡村治理能力,也关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和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建设水平。2022年9月,鲘门镇民安村被深汕特别合作区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结合整顿工作,民安村党支部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
凝聚乡村治理核心
做到“服务无边,阵地无围”
受各种因素影响,以前民安村干部对基层治理束手无策,村民破坏党支部设施、大闹核酸检测现场、到村委会拍桌子等情况偶有发生。而现在的民安村,群众时时刻刻能看得到党旗、听得到党的声音、感受到党的温暖。
政治领导力上做到山鸣谷应。对“第一议题”实行“开会必学、轮流导学、常抓常学”制度,让党员养成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找破解难题“金钥匙”的良好习惯。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由世代靠海为生的渔民代表给党员群众分批宣讲“共产党为什么让我们上岸生活”的故事。通过“党建大喇叭”,每天播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红歌,不断强化村民爱党爱国思想意识。
群众凝聚力上做到有求必应。实施“民意直通车”项目,由党员带头天天走村入户广泛收集村情民意,大到建党群服务中心,小到捅马蜂窝,合理的解决到位,不合理的解释到位。并做到办理流程实时公开,办理结果在村内公示,让群众评判,从而使村党支部威信和群众配合度逐渐提高。
社会号召力上做到一呼百应。由党支部不定期发起村民议事会,党员、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顾问都能主动报名参加,村内大小事务共同商议。借鉴大鹏新区下沙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激励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在核酸检测、村庄清洁日等活动前,村党支部发布招募令,党员群众均能及时响应。从以前的“干部干,群众看”变成了“党员带着群众干”。
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做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对比城市,农村党组织党员“量”与“质”的短板增加了乡村治理难度。民安村多渠道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培育党员先锋意识。按照区组织人事局要求,将村内39名党员全部合理实施“一编三定”,建立设岗定责、积分管理、量化考核机制,并向全村公开,增强党员履行职责、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核酸检测为例,自“一编三定”实施后,党员队伍聚成“一团火”对渔民、行动不便群众、返乡报备群众分别实施延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用实际行动感召了村民,自此后,民安村村民都积极配合村委,及时主动参与核酸检测。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梳理12项规章制度,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方式开展“三会一课”,解决了以往流动党员多导致党员大会难组织的困境。另外,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经常教育他们离乡不离党。比如,民安村党员欧赛云同志,经常穿着“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员志愿者”的马甲,在现居住地龙岗区做疫情防控志愿者。
△欧赛云同志在龙岗区做志愿者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做到“上下联动,左右贯通”
细胞有活力,肌体才有生命力。在深汕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背景下,民安党支部积极争取各方资源,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对接上级下沉力量。民安村曾为省定贫困村,各类资源与力量严重不足。今年来,积极对接大鹏新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鲘门镇整顿专班组,以及区党政办“普直联”团队等,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在各方共同支持下,民安村党群服务中心得以推动建设,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人挤人”的现实问题。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题、重大疾病救助也逐渐得到解决。
△民安村党群服务中心入伙仪式
争取各方资源支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建立多方参与基层治理新格局格外重要。民安村党支部积极寻求各方支持,弥补资源不足各项短板。为解决土地、资金、服务不足问题,如向海丰县向阳建筑公司借地计划修建群众文化公园;向大鹏新区下沙社区争取资金购置党建大喇叭和村民点唱系统;向中建机械深圳有限公司免费争取3个集装箱作为疫情防控服务点。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