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就是“特区带老区、实现共同富裕”的砥砺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忠诚品格塑造深汕、用责任担当铸造深汕、用创新思维打造深汕、用实干精神建造深汕、用温暖情怀营造深汕,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特别合作区的鲜活样本。
时间,标注新时代的方位;实践,刻录新征程的步履。
向制度创新发力图强,体制机制实现重大调整。2013年8月,省政府明确由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负责经济管理和建设事务,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由汕尾市负责。2017年9月21日,合作区体制机制实现重大调整,由深圳全面主导,按照功能区架构推进建设。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成为深圳第“10+1”区。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成为合作区强大的生命基因。今天的深汕,守正创新、笃行致远,“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成果丰硕,新时代新能源汽车革命生动演绎。
向空间布局发力图强,总体规划实现重大优化。坚持边规划边建设,加大迅速成势成城步伐。《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纲要(2020—2035年)》明确了“一湾、一屏、三山、三河、多廊”的生态格局,形成“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的城乡空间布局。已实现从产业转移园区、到先进制造园区、再到世界一流汽车城的历史性转变,全域规划,全产业链布局,全要素集聚。今天的深汕,成长坐标更加清晰、更加精准,新能源汽车工业文明快速孕育。
向工业主导发力图强,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从产业转移工业园起步,现已供地产业项目104个,已投产42个,开工在建或具备开工条件、前期准备62个,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势在即。2022年9月30日,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正式投产,规划用地面积约379万平方米的二期加速建设。深汕比亚迪一、二期共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为合作区聚焦新能源汽车主链主线、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奠定基石。今天的深汕,展现广东制造强省、深圳工业立市的新图景徐徐铺展,发展脉动此起彼伏。
向基础设施发力图强,综合交通实现重大飞跃。小漠国际物流港满载运营,深汕高铁站场规模雏形初显。广汕高铁、深汕高铁、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深汕大道等工程建设进展迅速,与“深圳30分钟”“广州40分钟”生活圈近在咫尺。外达内畅的区域立体交通体系“四梁八柱”基本成型。今天的深汕,陆海联通、东西联动,已从“偏僻镇”跨入“先行区”,正成为粤东交通枢纽,铺就世界一流汽车城康庄大道。
向公共服务发力图强,共建共享实现重大提升。在深汕,是深圳。一批深圳城市功能延伸的学校、医院、保障房、通信、水电气设施等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5G网络全覆盖。已开通公交线路17条、站点209个。深汕高中园、深汕人民医院、深圳第7座500千伏变电站等一大批配套项目加大建设步伐。今天的深汕,民生温度持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更讲究,福祉底色更厚重,汽车城的光荣与梦想越来越清晰明了。
向三农工作发力图强,乡村振兴实现重大进展。坚定扛起深圳实施种业振兴、粮食安全战略主要承接地责任。国家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深汕试点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效。以汽车城建设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人居环境底板全面加固,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补齐,美丽圩镇主板全面升级,“五光十色”长板全面锻造,73.91公里“四好农村路”遍布镇村,乡村振兴3.0版本芳华绽放。今天的深汕,深圳乡村振兴主战场的战鼓越敲越响亮,汽车城希望的田野释放新动能。
向土地整备发力图强,产业空间实现重大目标。建立“战区”机制,运用“1+4+N”作战模式,全区征地攻坚行动势如破竹,已累计完成土地征收37.96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和“百万平方米级”高标准产业用房加大供给。今天的深汕,开创整村搬迁新局面,“搬”出幸福新生活,“迁”出美好新未来,万亿级汽车城崛起锐不可当。
向绿色低碳发力图强,生态环境实现重大改善。率先探索双碳目标路径,用绿色低碳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坚持底线思维,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让开发建设和生态保护两不误、两促进,向绿而行,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天的深汕,生态演绎绿色蝶变,“新能源汽车+”生产、生态、生活,山水田园都市气息扑面而来。
向强基固本发力图强,治理体系实现重大转变。建立了与深圳标准相统一的事权、人权、财权管理体制。深圳市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合作区延伸拓展,四镇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提质提效,居民群众获得的切身利益,转化为推动汽车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今天的深汕,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汽车城建设荣耀盛放。
向队伍建设发力图强,融合发展实现重大创新。完成深圳首次主导的村(社区)“两委”换届,38个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四镇公务员、事业人员划转取得实质性突破。多元化的干部队伍相互补台、团结协作,带头传承“特区+老区”精神,培育和倡导移民文化。今天的深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队伍融合形成,人心思齐、正气充盈、海晏河清,新能源汽车变革动能澎湃。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发展,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合作区“十个方面”的探索实践,无论是重大项目、土地整备、乡村振兴“三大攻坚”行动实施,还是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三大目标”打造,都是充分运用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不断夯实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基础,丰富拓展美好生活的新内涵,让居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这些既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根本要求的生动体现。与此同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中国式现代化总体特征,也均在合作区这片热土得到充分彰显。
走过非凡十年,深汕探索演绎精彩篇章,引爆新能源汽车革命。
迈向崭新征程,深汕实践更加自信坚定,厚植新能源汽车文明。
文/深汕老城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