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住房保障 招聘 招商引资 比亚迪 企业开办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深汕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赤河情 > 望鹏山·美文荟

深汕观察|生动范例,创新典范

长风破浪已有时,千帆竞发深汕湾。

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区域协调发展而诞生,因特区带动老区而精彩。“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这是合作区的坚定追求,也是核心价值。打造生动范例、创新典范,体现在锻造深汕精神、凝聚深汕智慧、构建深汕模式、共享深汕力量。建设深汕特别新城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锻造、凝聚、构建、共享”深汕的过程。

锻造深汕精神是基本前提。哲学家斯宾格勒说:“将一座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精神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动力之源、方向之舵、品位之衡。要建设智慧深汕、湾区门户、现代化国际性滨海城市,不仅要依靠新的发展动能,更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以“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务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包容”为内涵的深汕精神,是特别新城的人文象征和精神旗帜,更是深汕发展的不竭动力。精神支撑梦想,梦想锻造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一天两天短时间冒出来的,而是合作区一路走来、荜路蓝缕逐步锻造出来的,与深汕新城的建设发展一脉相承、相通相融。要充分发挥深汕精神的导向、鼓舞和感召作用,激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担当进取、奋发有为,敢破敢立、苦干巧干,汇聚成创新创业创造的强大力量。

凝聚深汕智慧是重要路径。智慧是一种能力、一种品质和一种境界,是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阶梯。凝聚深汕智慧,就要善于借用外脑、借助外力,利用各方资源突破发展瓶颈,拓宽思路补短板,开阔视野强弱项,实现更好地发展。要善于统筹谋划、科学决策,准确把握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的对接点,将这种结合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要善于广泛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壮大深汕创新发展高端的“智囊团”、广泛的“朋友圈”和优秀的“同盟军”;抓好抓实“第一资源”,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凝聚深汕智慧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效”字上做文章,力戒形式主义、虚无主义、官僚主义,凝真智慧、聚真智慧,坚决摒弃一切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畏手畏脚的惯性思维。

构建深汕模式是战略任务。深汕是特别合作区,所谓“特别”就意味着,不走寻常之路,不造寻常之城,不创寻常之业。深汕是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样本,是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这一个“样本”、三个“首创”就是“深汕模式”,也是中国扶贫事业的5.0版本。既然是发展模式,其形成就是一个持续完善、升华的过程,需要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辩证逻辑思维法则,从目标方向、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实践路径、保障措施方面完善发展模式设计。建设特别新城,需要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为原则,以各集聚区、各组团,带动研究创新力量和服务体系集聚,促进产业上下游和协作关联企业发展,加快推动产城并进、产城融合。这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充分性的必要保证。

共享深汕力量是根本目标。“共享”是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享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深汕力量”即深汕之美,包括基础建设、天然资源、包容力、扩张力,等等。“深汕力量”的形成,就是规划、建设、管理“铁三角”螺旋式发展。共享深汕力量,就是要共享深汕特别合作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成果,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特别新城建设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深汕的发展是可可西里,是“青色的山梁”“美丽的少女”,十分美好的。人们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可可西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绿洲,实现诗和远方的梦想。

深汕精神、深汕智慧、深汕模式、深汕力量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生动范例、创新典范”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

生动范例,梦想可期;创新典范,锦绣未央。(文/大成)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