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街道新园村位于咸淡水交汇处,是远近闻名的产蚝村。
时值夏日,是生蚝繁殖的关键期,也是养殖基地最繁忙的时候。新园村村民林世团顶着烈日,乘船踏浪,查看着生蚝生长的环境。虽然辛苦,但他脸上挂着笑容,看着水面就好像看到了年底丰收的景象。
新园村“两委”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两三个月以来,村干部、小组长、选调生、部分党员群众全面动员,摸排、清查、登记人口、土地、资产等信息,排查各类“疑难杂症”。如今,村里打造三资监管示范试点的工作基本完成,正等待验收。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在集体所有制下,农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资产和资源。过去,村集体三资普遍存在粗放管理、规范模糊、台账混乱等问题,产权不明常常引发纠纷,限制了集体产业的发展。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在深汕深化改革的统筹部署下,今年4月以来,新园村试点建设村委自运作的三资管理中心。新园村依托党建资源,结合村里的蚝产业特色,制定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开展清产、核资、赋码专项行动,已初见成效。
“引入企业做大蚝业,要让企业投资放心,也要让群众对村集体放心,建立健全三资监管体系,就是基础性的工程。”新园村党支部书记林周强说,村里探索三资管理充分考虑了特色产业的需求,尤其是企业最关心的土地流转确权和延包问题。
“我们收集了研究了全国各地的三资监管案例30余个、召开了9次学习研讨会、修订了规章制度7稿,最终定下了本村特色的制度汇编。同时,我们还排查了蚝养殖基地流转合同,查漏补缺,确保企业发展安心,也守住村集体的利益。”
在新园村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信息绘制的三资云图可供村民随时查阅,村集体资产100%登记入账、资金使用100%留痕,从源头遏制了虚报冒领等问题。“集体资产明明白白,村干部和村民都放心,违规占用的退出去,才能让企业敢进来,最后才能让村民们腰包鼓鼓。”林周强说。
过去,新园村农渔业产品单一、产量不高,部分鱼塘和滩涂处于闲置状态。如今,村里引入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流转鱼塘和农地,推动生蚝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养殖。生蚝养殖业红红火火,让荒芜的滩涂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村里的聚宝盆。不少农民也放弃了污染大、规模小的家庭养殖模式,到集体经济项目中就业,收入更加稳定了。
“可以预见的是,三资管理中心落地以后,将大大促进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后续蚝产业招商引资将会更加顺利。”
林周强介绍道。目前,村里正在积极落实“蚝山蚝水蚝风光”项目规划,蚝场建设项目已经部分落地,预计年产量可达到4万斤,将给村集体增加40多万元收入。
据了解,新园村正在探索村企联合模式,做特做活本地生蚝产业,探索培育一条包括养殖、加工、物流、研学科普饮食民宿等产业在内的蚝产业链,打造新园“蚝”品牌。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