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住房保障 招聘 招商引资 比亚迪 企业开办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深汕
当前位置: 首页 > 视说深汕

东进!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2020年12月29日上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伟平作客先锋898《民心桥》节目,围绕“深汕特别合作区近年的城乡面貌变化以及如何加快与深圳一体化的发展”等话题,和市民朋友展开互动交流。黄伟平表示,到203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视频】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伟平作客《民心桥》节目

  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在加速与深圳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方面,坚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重大项目、规模集聚项目“三个优先”,打造了“一区一镇一港一网”等平台,引进落地产业项目共96个,其中有88个来自深圳,占比约92%。计划总投资超过53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985亿元、预计年税收约70.3亿元,将提供7.6万个就业岗位。其中,鹅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已有79个产业项目落地,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基地总投资约70亿元。

  黄伟平:

  “‘一区’是鹅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

  ‘一镇’是深汕湾机器人小镇,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力争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并已纳入我市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引进25家实体企业,2家战略平台企业;

  ‘一港’是海洋智慧港,以海洋科技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水下机器人、无人船、海洋大数据等关键装备和技术,建成海洋科研中心,努力打造成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地和海洋产业新增长极;

  ‘一网’是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基地,目的是打造超大型体量的“产城融合”示范标杆。”

  2020年9月,全区首个深圳标准的学校——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顺利开学,提供了2520个学位,全市4个高中园,其中一个落户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另外,该区三年内规划建设8万多套人才安居房。黄伟平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方面都是“深圳标准”“深圳质量”。

  黄伟平:

  “教育不单只新建了一些深圳标准的学校,同时我们对区内原有四个镇的一些学校也进行了提升。除了学校,我们医院也一样,深汕人民医院我们已开工建设,另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用100天的时间建成,2019年6月已经开展业务,现在市民反映也很好,此外,我们原有四个镇的医院也在不断提升,不断增强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我市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该区坚持以“都市乡村”、“田园城市”为目标,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八村示范、全区整治”的实施路径,选取了全区范围内的八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特色”原则,高标准建设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黄伟平:

  “在34个行政村、5个社区、187个自然村开展了乡村振兴计划,投入了15亿的资金,八村示范包括位于鲘门片区百安半岛上的百安村,这个片区规划打造地中海风情小镇,另外,国家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鹅埠片区红罗畲族村,它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非常适合旅游产业发展,还有小漠片区的南君寮村,正在打造‘520文化艺术现场’,既美化、亮化了村容村貌,又带动了村民致富创收……”

  图片

  图片

  据了解,2019年深汕特别合作区GDP同比增长23.1%,居全市前列。2020年以来,尽管受疫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形势仍然稳中向好,保持着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全年GDP、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增速力争排在全市前列。黄伟平表示,接下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创业氛围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到2035年,将基本建成生态环境友好、经济文化发达、科技创新引领、社会服务完善的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黄伟平:

  “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出击,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强化土地、政策等要素保障;

  抓好城乡建设发展,市委全会对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发展的山水田园新城”以及建设“深圳产业体系拓展、城市功能延伸的新兴城区和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的新目标;

  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群众关注的住房、学校、医院、道路、公园等重点民生问题上下功夫,加大住房供应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科教走廊,推动三级综合医院——深汕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加快建设,尽快完成深汕大道、科教大道等骨架交通项目,推进小漠湾国际文旅创新小镇建设,不断增进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民生福祉;

  抓好基层社会治理,让辖区群众更安乐;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发挥好村(社区)“两委”作用,深入推进体制机制调整,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激发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打造具有深汕特质的干部人才队伍。” (记者:杨瑜瑜 视频:胡浩 / 编辑:赵春凤 监制:吴军 王侃)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