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按照既管当下、又立长远的要求,排定“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加快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50项区级重点民生项目有序、有力推进,聚焦教育、住房、就业、基础设施等重点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确保办实事开新局。
全国率先实现农村5G网络全覆盖
10月15日,深汕合作区全域完成5G网络覆盖,仅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建成并开通117个700MHz 5G基站,成为全国首个农村5G网络全覆盖地区,并将持续推进5G应用,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把5G应用于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上,为这片加速发展的热土插上“数字翅膀”。
赤石镇的天子山农业公园是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已初步构架出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种植体系。5G网络覆盖园区后,其大宽带、低时延、广链接的特点,可以实时将收集到的土壤湿度、空气湿度等数据信息上传至大数据中心,方便果园管理者决策。“智慧农业的发展对于网络信号要求是很高的。以前的4G勉强能用,现在升级成5G,就不用发愁了。”天子山农业公园副总经理陈灵涛表示,更加坚定了立足深汕发展“智慧农业”的信心,决定将新理念、新思路融入水果产业资源配置和规划布局。
事实上,深汕合作区一直把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这座正在崛起的“智”造新城提供有力支撑。
聚力补齐教育短板
近年来,深汕合作区不断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尽快落地,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对标深圳高质量发展。
作为深圳四大高中园之一,选址范围位于赤石镇,科教大道东侧、规划桃源路南侧的深汕高中园一直备受关注。9月26日,深汕高中园纳入全市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将对缓解全市高中学位供需矛盾、疏解城市功能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深汕高中园是全市四大高中园中规模最大的,拟新建3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普融通型公办综合高中,总投资匡算33.6亿元,总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计划于2023年5月竣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学位约11400个,不仅可让本地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深圳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还能带动整个片区的建设,让群众进一步享受新城发展红利。
“筑巢引凤”
打造留才育才的“温馨港湾”
9月28日,深汕合作区安居深乐村人才住房项目首批楼栋顺利封顶,项目未来提供住房3400套,为深汕人才住房建设、健全公共住房保障体系描绘了新的篇章,为奋力将深汕合作区打造成为宜居福地、产业高地和人文胜地夯下新的基石。
据悉,深汕合作区目前现有公共住房项目15个,已投入使用4个,近1400套;在建项目11个,近2.2万套。预计到2025年,将供应4万套;到2035年,将供应25万套。届时,深汕将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吸引各类人才用心定向、用脚投票,真正实现“四方英才聚深汕”的生动局面。
深汕合作区将住房建设作为改善民生、关注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除公共住房外,今年还将提供22.55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供应,共计2262套,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正加快形成。
“招商+培训”扩大居民就业渠道
今年以来,深汕合作区坚持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就业,坚持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促发展、促就业的重要抓手。全区上下高效实干、协同配合,仅用时35天完成了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项目40公顷土地整备,刷新了深汕速度。
10月15日,比亚迪摘得鹅埠片区近40公顷工业用地,计划总投资50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0亿元,成为拉动居民就业、人口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源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深汕合作区广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如开展为期10天的退役军人电商培训,10月中旬举办首届“广东技工”——美容师技能培训班等。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多轮次、多主题的技能培训,受益群众达550人次,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就业、创业热情和能力,不少学员在参加培训后开始创业创收,有些学员为多学技能已经两度参加粤菜师傅的培训,基层小微企业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防旱抗旱
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春季,深汕合作区遇到了极端特旱天气,水库干涸、河流断流、春耕用水紧缺、居民生活用水难以保障。全区水库23个河床大面积裸露,受旱农作物面积11798亩,2.85万人用水困难。
面对旱情,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了抗旱救灾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统筹全区抗旱救灾工作,在市多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区各级相关部门科学谋划、精准施策,通过人工增雨、限时供水、掘井取水、应急送水、应急引水工程等具体行动,全力打赢这场防旱抗旱攻坚战。
深汕合作区通过筑牢供水生命线,确保城市水安全。一方面着眼当前,加快引水工程建设。赤石河应急引水工程年初实现通水,村村通供水工程与引水工程有效接驳,有力缓解了旱情影响。另一方面筹划长远,着手做好中远期供水谋划。深汕西部水源及供水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年底前开工建设;北坑水库及配套输水工程正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白盆珠水库引水工程处于项目建议书阶段。
拧开水龙头,清水汩汩流。今年8月,鹅埠村委枇杷村小组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市政自来水。该村小组负责人吴铭嵩介绍,原先村民只能用没有经过沉淀消毒的水库水和山泉水,饮水安全难以保障。现在市政自来水接到了每家每户,解决了村民的一大民生难题。目前,全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基本完工,极大地推进辖区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辖区自来水入户率和水质达标率,让更多的村民喝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接下来,深汕合作区将聚焦区级重点民生项目清单任务,拿出实招硬招,大力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围绕民生痛点,紧盯民生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走向基层、下沉一线,争取年内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以担当作为、破解难题的实绩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深圳标准、深汕特色的“田园都市”“都市乡村”。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