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工业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可喜答卷:
◆ 工业投资实现翻倍增长,增长率排名全市第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25%,增长率排名全市第3。
这组亮眼数据,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显示了深汕合作区坚持以产兴城,对标深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聚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工业投资增速
代表着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
深汕合作区拿到“全市第一”
是全区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
这其中隐藏着“四大法宝”
小编带您一一解密
政策利好:
坚定企业投资信心决心
为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工业有效投资,深汕合作区印发《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2021年支持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奖励措施》,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奖励和补贴。
《奖励措施》主要涵盖了6个具体奖励项目,包括激励工业企业增资扩产、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补贴重点项目设备购置、奖励企业超额完成投资、奖励企业纳统报数、加大产品推广力度。
其中,激励工业企业增资扩产的举措采取阶梯式奖励额度,大大激发了企业拉动投资、争取更高一档奖励的积极性。
“这是一个非常精准的、实实在在的政策,门槛相对低,可以惠及更多工业企业。”区投资推广和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解释,深汕合作区坚决落实深圳市加速投资工作部署,结合区内企业发展实际,通过实打实的政策和优质服务,支持企业扎根深汕继续增加投资做大做强。
据悉,力劲、浩能、尚水等项目投资受政策拉动较为明显。力劲项目2021年实际全年投资额超出年初投资计划近40%;浩能项目工程厂房建设2021年7月露出地面,到今年1月初已基本封顶,建设速度排在全区在建项目前列。
抓大挖潜:
保障龙头、规上企业投资建设
优质企业是工业投资的重要支撑。深汕合作区一方面全力保障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项目投资建设,稳住产值产能,同时,深入挖掘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的潜力。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项目是新引进的龙头项目,一、二期总投资额达2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带来超千亿产值。深汕合作区全力保障该项目投资建设进展,推动项目在2021年底顺利入库纳统,力争实现一期A地块今年6月投产。
2021年,深汕合作区顺利完成年初提出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的目标,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已达35家。智助星、医视角、顺章等企业踊跃“上规”,为深汕合作区头部工业企业再添新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释放发展潜力,为新增工业投资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生产扫地机器人为主的云视机器人公司为例,该企业去年6月租赁生产基地后,加紧布设生产线及设备,开足马力保生产,2021年产值位列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第3位。
延链+技改:
提升投资质量 释放发展潜力
项目投资不仅要从量上突破,更要从质上提升。深汕合作区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足功夫,大力引进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并加快技术改造,释放投资和发展潜力。
为此,区科创经服局充分对接市发改、工信、统计等部门,通过市区联动,深入挖掘工业投资潜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有相关意向的企业投资落地落实。例如中瑞、崇熙等计划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项目,以及BBS好兄弟生产线智能改造、华润电力节能脱白等技改项目形成的新增投资等。
“水电气大会战”:
破堵点解难题促生产
110千伏金晟变电站顺利投产,深汕西部水源及供水工程加快建设……2021年,深汕合作区以重大项目攻坚“水电气大会战”为抓手,在补齐全区基础设施短板、破解营商环境堵点、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同时,也推动这些水电气项目带来新的投资贡献。
BBS好兄弟企业总部搬迁至深汕合作区后,燃气供应成为了限制企业投产的堵点问题。区科创经服局、住建水务局、深汕深燃公司等单位协同作战,专门制定项目保障方案,解决了企业的用气问题。
2021年
深汕合作区以重大项目攻坚为抓手
坚持服务企业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
推动工业投资跑出“加速度”
实现量和质的“双提升”
2022年
深汕合作区将继续
聚焦聚力、提质提效
进一步加快产业项目投资达产
为建设产业新城注入强大动力
通讯员/欧阳李、张柯(区科创经服局)
深汕特别合作区融媒体中心 程泉(深圳商报) 综合报道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