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住房保障 招聘 招商引资 比亚迪 企业开办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深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结果公开 > 政协提案答复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第20240290号委员提案办理内容摘要

  关于全力抓好“百千万”头号工程 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出人:周亮、祝国胜、陈志列、常远、狄刚、周南、陈锦通、但红学、徐向东、张东辉、戴景华、韩金龙。

  建议一: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工业化推进合作区城镇化。

  答复:1.关于加速构建“一主三辅”现代产业格局

  2023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围绕“一主三辅”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智造机器人四类主导产业领域强化招商引资,全面锻造产业主链。截至目前,已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980亿元、产值近3600亿元。按“一主三辅”产业发展布局划分,已形成以比亚迪为龙头,京西重工、东风李尔、壁虎科技等头部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协鑫、华润电力为龙头,格林美等行业领先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以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为依托,德方纳米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深汕湾机器人集聚区为依托,显控科技、华睿丰盛等优质企业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持续推进工作。一是强化主链,依托比亚迪、协鑫、德方纳米等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迅速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形成龙头带动效应。二是快速强链,围绕辖区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垂直整合。引进比亚迪、协鑫、德方纳米等产业链缺失企业,完善“三电三智”等配套供给,充分完善产能配套;依托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完善高端电子材料和汽车新材料产业链条,打造深圳市高端上游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区。三是完善供应链,通过厂港联动,加快锻造汽车物流链和商贸链;完善小漠港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汽车物流中心;积极引入汽车贸易商,开展汽车保税展示和汽车金融等商贸服务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2.关于通过与村集体经济合作发挥乡村产业项目示范带动效应

  截至2023年,深汕在加强与村集体经济合作,建立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重点发力。一是34个行政村均已成立经济合作联合社,以此为阵地着手整合盘活村集体经济,同时出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护集体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创新开展“村企合作开发模式”,深汕城投公司与鹅埠镇田寮村、蛟湖村、上北村南坑水自然村合作开发留用地,打造成现代产业园,村集体年度增收规模可达百万元至千万元;小漠镇云新村新田坑自然村、大云坡自然村及元新村金兴围自然村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成功挂牌出租留用地,中标单位深汕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将租用该地块建设工业厂房及配套用房,引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产业,为村集体产生丰厚租金收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深圳海物茂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鹅埠镇新园村开展村企合作,通过实现农用地流转,打造“蚝山蚝水蚝风光”产业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年税收超千万元,创造上百个就业岗位。

  下一步,深汕将多措并举加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村民稳定增收。一是深入实施村企合作反哺行动,通过持续盘活区内留用地资源,加强产业用地供给,并鼓励区属国企带头加强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灵活融合“政府-村集体-国企-社会资本”四方力量,形成以村企股权联建产业园、以国企主导租用、以社会资本带动村集体开发美丽乡村产业三种典型村企合作模式,吸引资本技术向乡村流动,同时创新村企农旅多元业态合作发展路径,促进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与蝶变增长,充分保障村民全周期利益。二是重点实施就业反哺行动,以产业发展引领推动当地劳动力转化为城市建设者,在制造生产、工业建设、服务民生等领域推进以工代赈,推动当地青年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引导农务熟手成为致富能手,依托新型乡村产业带动村民拓展致富渠道。三是培育“有志者”实现“创业梦”,以强化产业发展提升“联农带农”覆盖率,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思路,兼顾绝大多数就业人群参与城市建设和关键少数困难人群稳定生活来源。

  建议二:坚持以“三生”融合为目标,实现宜居、宜业、宜游。

  答复:1.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2023年,深汕围绕加快村集体留用地落实工作及村企合作开发打造现代产业园两大思路,统筹推进村集体留用地落实与开发相关事项。截至目前,完成工业留用地供应总计13.7公顷,分别为小漠镇云新村新田坑自然村、元新村金兴围自然村以及田寮村工业留用地,可提供工业厂房建筑面积达28.8万平方米。同时,依托区属国企创新村企合作实施路径,以政府部门为区属国企和村集体沟通“桥梁”,围绕比亚迪周边工业留用地实行“统租、统建、统管”村企合作模式,以鹅埠镇西湖村老龙坑自然村为重点深入推动村企合作,实现从“项目等土地”到“土地等项目”的重大转变。

  下一步,深汕将持续以被征地村实物留用地为重点进一步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一是持续开展20.6公顷工业留用地供应工作,可提供工业厂房建筑面积达43.3万平方米;计划开展13.2公顷工业留用地,可提供工业厂房建筑面积达27.7万平方米,推动盘活土地资源,保障产业用地供给,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二是持续发挥好政府部门衔接作用,坚持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并通过由区属国企联合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进一步拓展村企合作范围,持续推动西湖村老龙坑自然村留用地开发建设,同时,参照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鹅埠镇红罗畲族村“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建设试点等项目,切实提升村集体实物留用地项目建设质量与开发效益,从而促进村民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实力。

  2.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2023年,我区持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改革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方案》政策指导,促成镇村及工商经营主体协同联动,有序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约12828亩,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中连片,推动解决区内土地细碎化难题。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一是在已流转农用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排收集村户流转意愿,引导村民农户充分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推动剩余潜在农用地持续开展流转,加强农用地集中开发种植力度。二是持续激发土地潜能,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并重点加强水田开垦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为深汕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基础。三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依托农村集体三资平台切实增强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准确性和有效性。

  3.关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2023年,深汕双管齐下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宅基地审批管理制度。针对深汕特殊历史原因,摸底调研各行政村分户情况,根据集约节约用地原则,研究起草了《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并于2023年12月印发,现全区通过“一户一宅”农房建管审批系统完成1667户村民材料审核工作。二是加强宅基地规划引领。委托深圳中项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就盘活区内闲置宅基地和民房开展调查研究、策划规划。截至目前,已调研走访全区34个行政村、213个村民小组。

  下一步,深汕将持续从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入推动乡村建设工作。一是通过持续优化农房建管审批系统与联动机制,加强宅基地农房建设工作联审联管,进一步提高宅基地用地事宜统筹力度,保障宅基地农房建设严格落实农房风貌提升指引要求,并推动施工建设巡查提质增效。二是持续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通过梳理全区宅基地调研材料,对闲置宅基地及民房情况进行全面深度分析,科学编制《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实施办法》,为做好深汕宅基地管理工作提供规范指引。三是持续依法依规进行“一户一宅”审批工作,根据《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切实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监督管理,维护农村宅基地管理秩序,规范村民宅基地使用行为,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宅基地合法权益。

  建议三:坚持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补齐滨海新区、田园都市建设短板。

  答复:1.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2020年以来,深汕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以“四好农村路”为抓手,按照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的原则,共推进59个“四好农村路”等道路整治项目,累计完成104.6公里道路整治改造、23座危旧桥维修加固、23座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治理、200个“平安村口”以及107公里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列养率和路面铺装率达100%,实现管养范围内砂石路“清零”以及镇镇通三级公路,不断畅通农村发展“微循环”;实现辖区内四五类危桥全面销号,提升深汕乡村交通条件和安全服务水平,助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下一步,将持续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紧紧围绕省、市关于“百千万工程”部署及乡村振兴要求,聚焦突出问题,强化短板提升,进一步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打造安全、舒适、美丽的乡村交通环境。一是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加强路面病害治理力度,完善村道连接;二是持续推进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单改双工程,因地制宜实施路面拓宽、错车台修筑等工程,保障村道会车条件与行车便利;三是实施一批农村公路隐患桥涵、边坡整治和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完善路侧防护隔离设施、路口指示灯、道路标线标牌等交安设施,进一步保障农村公路交通安全。

  2.推进水资源保障和水系治理

  (1)关于水资源保障方面

  自2020年9月起,在市水务局大力支持下,我区启动“村村通”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2021年12月,我区“村村通”工程实现全区供水并网运行,建成供水管道总长度约540千米。现已建和在建市政给水管约794千米,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同时,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市水文水质中心每月对我区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检测合格率为100%,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下一步,我区将以宣传教育与鼓励引导为主抓手,推动完善农村水资源保障工作。一是制作水资源保障主题宣传页、宣传视频,定期深入农村基层集中开展供水宣传工作,引导村民学习、支持供水政策。二是依托基层党组织阵地,通过入户宣讲、现场答疑等方式,广泛动员村民群众积极办理自来水开户手续,推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农村供水工作。

  (2)关于水系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方面

  2023年,我区持续推进南门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边溪河碧道示范段建设工程、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水系整治建设工程(泗马岭河碧道)等河流治理工程。截至目前,我区结合本底条件共计建成碧道约9.22km,集中提升重点片区、人口集中区、重大项目区河流水环境、水安全质量水平和当地人居环境水平。

  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全面推进水系治理工作。一是加快区管河流水系治理,积极推进杨桃溪中游段防洪排涝整治工程、里坑泄洪渠防洪工程、中心区启动区环境整治工程、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水系整治建设工程(大水坑水碧道)等重点片区区管河流治理工程,力争2024年年底新增建成碧道约2.75km。二是积极推进市管河流治理,配合市水务局积极推动赤石河、南门河、明热河等市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三是巩固提升河流治理成效,结合实际,将已治理中小河流串成带、连成片向周围辐射,推动优质水生态环境与本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乡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助力深汕特色田园都市圈加速建成。

  3.全面推进健康村镇建设

  截至目前,深汕拥有四镇(街道)卫生院作为区内社康机构,通过加大基层医疗财政投入,持续做好四镇(街道)卫生院人才招聘、设备采购和科室改造,提升四镇(街道)卫生院发展能力,并组织医护参与线上线下多种学习和进修培训。已建成10家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均按统一标准建设,全面配套诊断室、候诊室、治疗室、药房等“七室”,同时研究完善村卫生站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提高诊疗质量。

  下一步,我区将从村镇两级持续推进健康村镇建设。一是引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建立远程会诊制度,通过带教、交流学习等方式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二是完善镇级(街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好深汕鹅埠比亚迪社康中心、深中高中园社康站和小漠比亚迪社康中心等社康机构规划建设工作,优化镇级(街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三是持续补充村级医疗力量,加快推动余下6个村卫生站年内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推动满足农村基层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