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羊蹄岭的晨雾漫过古驿道,当凤河的水波映照出万家灯火,在粤东山海间这座名为赤石的古镇,正用三重时光印记诉说着独有的故事。
赤石之名,一块石头里的千年起源
赤石街道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东北部,地处莲花山脉南麓,赤石河穿境向南入海,凭借独特山水格局成为连接内外的重要通道。赤石之名,始于元朝末年的一声打铁声。相传马头岭村先民在此建打铁店,因信奉“烘炉地”需赤石垒筑方能兴旺,便将“日隆墟”更名赤石,到了明清时期,发展为粤东盐业、粮食、茶叶等物资的重要集散地。
这份对土地的敬畏,化作了贯穿全境的赤石河(古称凤河),“凤河晚渡”曾是海丰八景之一,见证着商贾往来的过往。如今漫步新厝林古寨,鹅卵石巷道仍藏着广府、客家与福佬民系共生的痕迹;羊蹄岭古驿道蜿蜒如“之”字,从西汉起便是岭南文化交流的要道,曾见证粤东地区的繁华过往。一碗擂咸茶的醇厚,一出竹马戏的灵动,都在延续着这片土地的烟火根脉。
红色热土,烽火岁月铸就的“红色堡垒”
赤石是一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留下了红四师、东江纵队、江南支队等部队的战斗遗址。过往的峥嵘岁月,沉淀了赤石厚重的红色底色。
1928年,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十团联合地方武装共2000余人,经四小时激战攻克赤石圩,取得海陆丰苏维埃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赤石大安峒成立农民赤卫队,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期,赤石成为东江纵队的重要战场,第六支队在这里组建,为粤东地区的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海陆丰县委、江南支队第五团等革命力量相继在此成立,成为解放海陆丰的重要军事力量。尤其是在大安峒召开的中共江南地委扩大会议,为粤东地区的全面解放指明了方向,成为华南革命从游击战争走向胜利决战的转折点。
如今,赤石街道拥有39处革命遗址,红色基因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弘扬,大安峒革命烈士陵园、红四师纪念馆等持续讲述着革命历史。大安红色文化园整合红色记忆馆、党校教研基地、廉洁文化示范点等功能,致力于打造集红色文化传承、展示、研学于一体的教育园区,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新城崛起,山海间生长的未来图景
昔日的古墟,在今日成为了深汕特别合作区重大项目的重要承载地,赤石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总部、优质教育资源等重大项目。赤石街道交通便捷,潮惠高速、深汕西高速在此交汇,广汕铁路、深汕铁路穿境而过,深汕站将串联起珠三角与粤东的时空脉络。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等名校入驻,让产业与人才在此共振,为深汕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提供坚实支撑。
自然与发展从未失衡,水底山温泉的暖意抚慰人心,桃花源艺术村的民宿获“国字号”甲级认证,天子山农业公园里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交融。赤石充分挖掘自然景观和文旅资源,正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培育休闲康养、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等新兴业态。
当前,赤石正加速落地优质教育资源,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管理,都移植深圳本部的优质模式,让莘莘学子能享受到与深圳同城同质的教育资源。深圳中学高中园是全市四大高中园里规模最大的高中园,已于202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有在校学生6000多人。第二高级中学深汕学校作为未来中心区首所深圳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已在今年9月正式启用。保障性住房等城市设施的有序推进,为居民创造了更优美、更便捷、更具活力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从赤石垒筑的古墟到烽火淬炼的老区,再到产城融合的新城。这里每一块石头都藏着历史,每一缕风都载着希望。来赤石吧,在古道上读历史在红馆里忆初心,在新城中见未来,这是不一样的深汕,这是鲜活立体的赤石。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