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者,看形色也。望鹏,就是对标深圳。
深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特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无法复制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标深圳,不是再造深圳,也不是复制深圳模式,而是秉承特区基因、弘扬特区精神,努力实现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发展合作区已成为深圳探路国家战略新实践的路径之一。创新完善、探索实践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时刻望鹏是前提,精耕细作是根本,发挥作用是关键。
时刻望鹏,必须始终牢记深圳市委、市政府全面负责建设管理合作区的战略意图。这是深汕新城沿正确发展方向前进的逻辑起点。望鹏发展要“高”,坚持高定位、高标准,让新城颜值更高、品位更高。要“大”,以大气魄、大手笔,谋划大格局、引进大项目。要“强”,通过强产业、强实体,让特区带老区的动力更强、支撑更强。要“活”,机制要活、政策要活,保持新城发展活力、蓬勃生机。“望鹏”究竟是怎样的“高大上”?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作出了明确:努力把合作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这正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探索并提供示范的发展模式。
居于城市,皆为生活。在一片荒芜之地建设一座全新的城市,深入贯彻“精耕细作”的工作理念是根本。所谓“精耕细作”,就是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下功夫。坚持精准发展、精明增长、精益管理。发展规划求精,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充分整合区位、环境、人文、空间等优势,打造地理特别、实力特别、生态特别、族群特别的现代化国际性高端区域。项目建设求精,突出抓项目、全力促攻坚,积极稳妥做好项目落地、进驻、实施等工作,掀起大开发大建设新高潮。营商环境求精,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创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经营环境,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水充分涌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坚持细处着眼、细处施力、细处落实。求细就要抓具体、抓深入,就要在着眼长远的基础上,注重从细微之处着手,细致入微补齐民生短板,推进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益性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容不得半点敷衍,来不得一丝怠慢。
区域协同,以深带汕;合作而生,产城而兴。建设产业新区、滨海新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如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关键。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深圳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召开期间,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深汕要带头发挥产城并进、交通先行、城市功能疏解、服务港澳、制度创新等五个作用。发挥五个作用,需要注重差异化发展,突显比较优势,持之以恒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合力、壮大实力、提升魅力,从而踏实走好产业引人聚人、产城并行并进发展之路。这也是合作区时刻望鹏、望鹏发展必达的使命。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新时代建设新深汕,为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和社会有志之士干事创业提供了无比宽阔的平台。望鹏,就必须把“拓荒牛精神”在深汕这片热土发扬光大,让特区精神成为深汕人“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的不竭动力,成为深汕站在深圳肩膀上攀登新高峰、追逐新梦想的制胜宝法。必须把“时刻望鹏”作为座右铭,充分激发各界人士的热情和干劲,把建设新深汕当作施展才华、获得尊严、实现抱负的大舞台,持续让特别新城发展活力迸发、动力十足,加快建设、阔步前行,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刻望鹏,快马加鞭;精耕细作,方得始终。(文/媒体人)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