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让田园诗情可望可即;绿道,让山水美景可亲可享。
来深汕特别合作区之前,我对“绿道”还是挺陌生的。虽然我曾经供事的住建部门与绿有关,但做得最多的事情也仅仅只是诸如绿化绿地、拆墙透绿、见缝插绿之类的工作,对“绿道”一说根本没有什么概念。
查阅了相关专业资料,方知绿道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依托自然山体、河滨、溪谷、风景路而建立的休闲道路和景观廊道,专供人们骑行、散步、休憩、锻炼、游览。终于明白,绿道是人类特地创意开发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是现代城市的艺术品!
在中国,深圳是绿道最多的城市,总长已超过2400公里,绿道覆盖密度更是位居前列。这里,我要写的是深圳第“10+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绿道。诗人海子说过,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绿道也有一个温暖的名字,叫“圳美绿道”。据《深汕年鉴》载,圳美绿道早期名称为汕美生态文化谷,后改为汕美绿道。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后,正式命名为“圳美绿道”。
圳美绿道位居山里林间,与圳美车行道并驾齐驱,以鹅埠、赤石、小漠、鲘门“四镇”乡道为基础改造提升,建成23公里。沿线有水底山温泉庄园、日月湖度假村、天空滑翔伞基地等旅游景区,已成为深汕特别合作区一条最具人气的车行、骑行、步行等休闲观光旅游线路。
第一次去圳美绿道,是去年6月份的一个星期天下午,风和日丽,温度适宜。从车子里走出来踏上绿道,最令我振奋的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都是蓝色的沥青路面,簇新簇新的,像在水中洗过一样清新洁净,闪着荧荧的蓝光,比在网络上看到的照片还要亮丽清爽。同行的同事告诉我,前几天刚下过几场雨,加之这条绿道竣工不久,就显得格外妖娆明净了。
圳美绿道在山海湖田间蜿蜒穿行,像一幅徐徐铺展开的优美画卷。绿道两边是连绵起伏的山脉、潺潺河流和美丽村庄,空气特别新鲜,环境特别舒适。漫步其间,如同进入一个美丽富饶的生态公园。我们在这里看山、看林子、看小河、看农田,到河边去撩撩水、逗逗小鱼儿,感受大自然的亲切与温馨。波光绿水,青山环绕,安宁祥瑞。几个年轻同事纷纷找来小瓦片,往河里打起长长的水漂,溅出一串串长长的水花。有人颇有几分自豪地说:“哈哈,这长长的水漂会流进大海!”原来,这里离鲘门镇那边的大海已经非常近了,绿道旁的河流和小溪流向大海。
徜徉绿道,放飞心情。后来,我又去过圳美绿道两次。一次是去年8月底单位组织团建活动。驾驶员把我们丢在路边,让我们走绿道,他则把车子开到前面去。因是个大阴天,又是下午,天色昏暗,山里面更是烟云缥缈、湿气氲氤。但这不并影响大家行走绿道的美好心情。一个年轻的老职员告诉我,圳美绿道项目将建造约50公里的山道、海道、滨海线道,配套相关服务设施。绿道将一直修到海边,还将结合周边的景观、旅游、文化等资源,设置44公里景观绿道,包括28公里景观车行道和5公里景观马道。我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深汕视点”上看到,圳美绿道沿途还要增设童趣园、渔歌园、竹意园三大特色主题园,设计多处景观节点,立足生态健康、运动、休闲维度,彰显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等功能,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田园风光的特色旅游休闲精品。
前不久的双休去过一次,没有走绿道,而是坐在车里看绿道,总能看见三五成群或骑单车或徒步的身影。晴空湛蓝,白云朵朵。看绿道从身边滑过,就像那些曾经美好的时光从身边溜走……
深汕环境优雅宁静,诗情画意尽在其中。这里,山水林田湖海草等要素汇聚,生态自然资源丰富。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独具魅力,将建成深圳最大、最好的后花园。深汕特别合作区已进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关键时期,管委会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考察团,那些考察团,大都会沿着圳美绿道实地感受深汕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少深汕建设者最喜好的事情,也是在圳美绿道上骑行、慢跑、散步。鸟语花香、青山绿水,感受半山半海的魅力。一路山水相伴,一路清风迎面,一路融入山水林城……
圳美绿道,展现深汕人改革开放再出发、只争朝夕创新局的精神气魄,镌刻合作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的铿锵步伐。圳美绿道,让诗和远方与我们同在。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沿着这条绿道走到海边了,就可以在途中遇见日出日落的美好,体味海天一色的美景。
随着深汕特别新城建设的不断加快,圳美绿道,这条高颜值绿道,一定会温暖更多深汕建设者,也必将为更多外地游客所认知!(文/老陈)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