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自此,这座位于南海之滨的城市,一路披荆斩棘,奋力改革攻坚,不断对外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书写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崛起奇迹。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宣告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深圳第“10+1”区,开启以“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胆探索和改革试验。
立潮头不止步,经济特区再出发。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客户端推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型系列直播节目《飞越广东·深圳特区40周年》,首期节目就带大家“飞越”了深汕合作区。
直播节目以《深圳第“10+1”区 新城加速崛起》为主题,分为6个篇章,全面展现深圳第“10+1”区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建设、民生事业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今天“深汕视点”为大家回放播出第三篇章——《深汕合作区:成功探路“飞地经济”,再造新兴产业新城》。
深汕合作区是深圳的一块“飞地”,但与传统的“飞地”不同,深汕合作区按照一座城市的规模、功能、建制来设立,始终在产业发展上向高端产业链延伸,从新能源、新材料到机器人、智能装备,成为深圳智能制造产业的拓展区,努力打造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的首创者。
“深圳基因+创新种子”培育下的深汕合作区,如何全球引智,打造产业新城?一起去视频里寻找答案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