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自此,这座位于南海之滨的城市,一路披荆斩棘,奋力改革攻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书写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崛起奇迹。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深圳第“10+1”区,开启以“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胆探索和改革试验。
勇立潮头不止步,经济特区再出发。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日前,由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客户端推出的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型系列直播节目《飞越广东·深圳特区40周年》正式开播,首期节目就带大家“飞越”深汕合作区。
直播节目以《深圳第“10+1”区 新城加速崛起》为主题,分为6个篇章,全面展现深圳第“10+1”区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建设、民生事业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深汕视点”分批为大家回放6个篇章的报道内容,今天播出第五篇章——《深汕合作区24小时:复刻深圳基因 吹响前进号角》。一起来看深汕合作区如何以“深汕加速度”全力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早晨6点,小漠港的码头渐显喧嚣,深汕新城从朝阳中苏醒;早晨8点,鲘门高铁站高铁驰骋,为生活提速;上午10点,工地高楼起,浅滩变深港,城市建设迈开大步伐。
下午2点,城市综合服务厅、田寮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便民服务,享受智慧城市新生活;下午3点,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为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加快建设,优质医疗教育服务相继进驻;下午4点,50.9公里欢乐海岸线,引游人纷至沓来。
晚上7点,华灯初上,愈显繁华;晚上9点,夜幕降临,茶余饭后,市民在赤河广场感受休闲慢生活;晚上11点,深汕合作区管委会灯火通明,奋斗者们撸起袖子,加班加点坚实岗位。
凌晨2点,西部水厂仍旧不停运作,将“生命之源”注入城市;凌晨4点,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高速运转,社会服务数字化转型;凌晨5点,小漠湾日出东方,水波与朝阳共美。
深汕特别合作区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