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刷一新的房屋,干净整洁的村道,富有设计感的广场戏台……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四季村美得恰如其名。走在乡村小路,总有一种让人想要留下来的冲动。
明热村四季村组位于深汕合作区赤石片区,就在半年前,这里的村道还没实现全部硬化,很多老旧房屋的墙体还没有加固,房前屋后杂物随意堆放。为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区城管综合执法局走进村民家里,进行入户宣传。
“三拆”工作之初,对于拆除鸡棚鸭舍,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区城管综合执法局挨家挨户上门沟通,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并积极了解村民诉求,由政府出资购买移动式鸡笼在村集体土地内进行集中圈养,既保障了村民的经济利益,又完成了清拆工作。
区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有许许多多支持配合清拆工作的感人事迹。四季村村组长陈木贤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养鱼养鸭,今年为了乡村振兴工作中滨水休闲栈道的建设,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他主动停下了鱼塘的经营。“希望我们村可以建设得更加漂亮”,陈木贤说,他希望通过家门口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带动村民们一起致富。现在村子变美了,游客也来了,大家开始有了新的打算,比如开间民宿、发展垂钓以及农家乐等,提高村民们的经济收入。
在鲘门片区的百安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黄俊璇主动带头拆除自家的老房子;70多岁的老党员莫森主动配合工作,二话不说为村里建设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小卖部;村干部黄思源主动带头拆除了自家的旧围墙。“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尽管也会出现亲戚朋友一时不理解的情况,以后村里建设好了,自然就理解了。”他们这样告诉记者。
清理后的村庄,路面更加开阔,村容村貌更加整洁,“让人感到舒服通透”。村民看到实效、得到实惠后,更加支持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
当前,全区正在开展二次“三清”工作,四镇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清淤完成率为92.8%;共拆除危房及禽舍1213间,“三拆”工作总体完成率已实现86.4%;“三线整治”完成率已实现93.7%。
区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成果,为全面提升全区人居环境、造福深汕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深汕合作区科学谋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实施,规划好利用好清拆后的土地。全域以“八村示范、全区整治”为基础,以特色精品村为远期目标,选取了八个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特色”原则,高标准建设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努力打造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
背景链接:
“三清三拆三整治”,是深汕合作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一环。
“三清”,即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垃圾漂浮物和障碍物等;
“三拆”,即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
“三整治”,即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电力、电视、通讯“三线”乱搭乱接。
文章转载自: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
文/深圳新闻网记者 兰俊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