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招聘 比亚迪 产业 机器人 汽车城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深汕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汕湾 > “飞地”瞭望塔

沈阳市大东区在实践中破题发展“飞地经济”

  放大“飞地”效应 蓄势发展新动能

  ——沈阳市大东区在实践中破题发展“飞地经济”

  为推动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着力培育壮大辽宁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新动力源。“如何让‘飞地经济’从飞得起、飞得出到飞得稳、飞得远、飞出实效”成为亟须思考厘清的问题。

  释疑解惑问实践,求实敢闯看基层。

  沈阳市大东区在实践中探索破题:提升站位放大“飞不飞”的格局、坚定目标明晰“飞什么”的思路、立足实际形成“如何飞”的招法,通过引导产业项目突破行政区划壁垒飞出落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补齐补强产业互通互联的链条,推动相关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携手“兄弟区域”完成产业脱贫致富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尤其在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加快发展“飞地经济”,是切实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抓手。大东区要将“飞地经济”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长期战略坚持下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新增长点、蓄势发展新动能。

  7个大项目组团

  从区“飞”到县

  6月28日,一份直发康平县的“大礼包”从大东区委院里起程。“大礼包”里装着的,是总投资9.8亿元的7个“飞地”项目;带队护送“大礼包”的,是大东区委书记王新北。

  当天,在康平县政府会议室里,大东区政府与康平县政府就合作发展“飞地经济”签署框架协议。康平县将提供规划面积3.85平方公里的“飞地园区”作为发展空间平台,大东区则负责按照康平规划需求帮助招引客商,推动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香江健康山谷医养结合文化旅游、辽宁颁金农创平台、沈阳泓鑫供应链金融、华录智能水培技术综合体应用工厂项目等7个来自于大东区的产业项目签约“飞”入康平县。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这些项目不仅投资数额可观,从产业类别来看多涉及文旅、健康、大数据、金融等新兴领域,堪属优质。

  如此大手笔地将优质项目“拱手送人”,大东区如何考虑?

  在解开这个问题之前,先来梳理一下“飞地经济”在辽宁的发展脉络。2018年9月,辽宁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召开“飞地经济”现场会,发出全省发展“飞地经济”动员令。省委、省政府站在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高度,将“飞地经济”作为我省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壮大乡村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省及沈阳市相继出台支持“飞地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激励各地大胆探索、创新举措、“催化”合作、实践破题。

  2018年12月3日,沈阳市探路发展“飞地经济”的第一单成功签出,而王新北当时正是该项目“飞出地”——沈阳市皇姑区的主要负责人。

  再看大东区,目前大东区已与法库县、辽中区、康平县三地建立“飞地经济”合作关系,建有“沈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沈阳汽车城辽河产业园”“陶瓷文化产业拓展区”等产业园区,签约“飞地”项目9个,签订分税协议项目5个。

  持续践行、创新“飞地经济”发展,王新北有着自己的思考:“飞地经济”指的是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过程中,突破区划限制,把因区位不同、资源制约、规划限制、产业配套等因素,不宜在原区域发展或孵化的项目,转移到承接区域的经济合作模式,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各个区域开放合作已成为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发展“飞地经济”是各个区域携手共赢的必然选择,“必须站在更高的站位上,去审视和发展‘飞地经济’。”

  由各管“一亩地”

  到共下“一盘棋”

  从理念到行动,大东区发展“飞地经济”稳准快起步,高质速推进。

  发展有思路:以“资源互享、优势互补、发展互惠”为基本原则,大东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各区县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创新合作方式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各展所长、各取所需、合作共赢”。

  比如,辽中区内坐落着沈阳近海经济区和沈阳综保区A区,产业基础雄厚、“出海”便捷、交通发达是其特有优势,大东区以沈阳近海经济区“飞地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一批汽车零部件项目招商落地。同样,依托法库县、康平县的通航、陶瓷、塑编、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基础和广阔的空间资源,与之相匹配的“飞地”项目也迅速推进。

  “有的地区有现成的厂房、现成的设备,企业搬进去就能生产;有的地区拥有技工学校,能快速、大量供给技能人才,这都是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大东区区长李刚表示,“借助合作伙伴优势的同时,‘飞地’项目也放大、释放了汽车等大东区主导产业势能,破解了大东区发展空间不足等瓶颈问题。”

  尤其在当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形势下,大东区一批“飞地”项目的推进落地,起到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收入和推动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区域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积蓄了力量。

  “飞地经济”既是产业共建的“主战场”,也是创新区域合作的“试验场”,针对合作区域的不同情况,大东区在实践中创新形成了地方政府主导、商会协会产业联盟主导、企业主导3种“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目前,3种模式均取得了实际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大东区发挥黎明、新光、辽沈工业集团等驻区军工央企人才、技术、市场优势,成立大东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联盟,并借助“飞地”合作吸纳了沈阳和世泰通用钛业有限公司等6家来自辽中区的优秀企业加入联盟,为推动企业协作、构建新型配套产业链拓展了平台。

  回望大东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探索实践可以看到,无论是工作思路的形成抑或工作方法路径的创新,其根源皆在格局——不固步自封盲目干、不贪大求快铺摊子,而是立足更高站位、放眼更广天地,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寻求资源最佳配置,由此实现了由各管“一亩地”到共下“一盘棋”的解义破题。

  协力书写

  发展共赢大文章

  综合地看,目前“飞地”项目的“飞入地”“飞出地”、项目投资企业方,以及新建项目的从业者、关联从业者,甚至项目所属产业,都是“飞地经济”健康发展的受益方。

  “今后‘飞地经济’带来的将不仅是项目和投资,还将带来新的理念和运行规则,从合作各方的多赢升级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王新北分析,“这就要求地方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做好建机制、强作风、优环境、强服务等工作,在规划衔接、公共服务配置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完成好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协力书写发展共赢的大文章。”

  大东区借力“飞地经济”对冲疫情影响,积蓄发展后劲。携手兄弟县区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打造产业发展“动力之源”。发挥宝马、雷诺的吸附效应,构建稳定零部件供应链和华晨集团零部件产业基地,再引进零部件项目30个以上。携手填补金融业、互联网新兴产业空白,再引进文旅项目10个以上。

  按照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沈阳打造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战略目标,大东区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汽车产业,与康平县、辽中区、法库县等区县互为“飞出地”和“飞入地”,联合开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飞地”大招商。

  与此同时,大东区积极开展楼宇“飞地”招商,利用龙之梦大厦及龙之梦长峰大厦等存量楼宇资源,规划“楼宇飞地园区”,共同引进文化旅游、商务商贸、电子商务、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产业项目;利用中韩科技产业园地空间规划“国际飞地”,共同引进电子、科创、信息产业及都市工业等项目;利用农创空间辽宁农副产品社区创业孵化基地引进并提供培训、投融资、法务、财务等服务……

  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发展好“飞地经济”,大东人列出工作清单挂图作战,一项项具体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一切努力都只为人民群众乐业增收、全面小康。这也正是发展共赢这篇大文章的主旨所在。(记者 金晓玲)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