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住房保障 招聘 招商引资 比亚迪 企业开办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深汕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汕湾 > 滨海观察

山水间的幸福 社区里的温暖
龙岗区以惠民实事推动“幸福家园”建设

  幸福是什么?是清晨推开窗,白鹭翩然掠过的倩影,是工作奔波途中,暖蜂驿站一扇敞开的门,是下班回到家,社区里依然忙碌的红马甲,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让心中倍感踏实……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七次党代会上,龙岗区明确提出“幸福家园”的建设目标,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该区更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贯穿工作始终的重要抓手。以知促行,以行践知,为群众谋幸福,不仅是终点线上的目标,更是一桩桩惠民实事串联起的坚实步履。

  幸福就是滟滟波光中白鹭的倒影

  10月29日上午,“美丽龙岗 幸福河湖”建设工作部署大会暨龙岗河碧道工程开工仪式在龙岗河畔龙园公园举行。龙岗区委书记张礼卫在现场表示,龙岗有62条河流、42座水库,河湖资源得天独厚,要“努力谱写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幸福图景”“让优美水环境成为龙岗最鲜明的城区底色,让人民群众乐享自然之美。”

  据了解,近5年来,龙岗已完成40条黑臭水体整治、780个小微黑臭水体整治,建成污水管网1887公里,完成4572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0座,建设调蓄池13座,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21公里……活动现场旁,龙岗河潺潺流过,正在河边散步的市民张先生告诉深晚记者,他在附近居住已有20年,以前“天气一热就不敢开窗,味道受不了”,而现在“感觉就是住在氧吧里”。眼前一只白鹭从水面掠过,张先生笑着对深晚记者说:“你傍晚来看,更多。环境好了,鸟儿飞得都舒畅。”

  鸟飞白云里,人行碧道中。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旁,一座风景秀丽的水库名为神仙湖,一条碧道盘绕神仙湖,直入神仙岭。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说,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喜欢走一走这条碧道,“我自己也常去散步,很放松。”

  在神仙岭碧道,深晚记者邂逅了供职于东部公交公司的黄先生,他告诉深晚记者,工作地点就在附近,“以前吃完午饭就刷刷手机,现在每天中午都会约上同事,过来走走碧道、爬爬山。”

  在“美丽龙岗 幸福河湖”建设工作部署大会暨龙岗河碧道工程开工仪式现场,相关负责人向深晚记者透露,龙岗区率先在全市提出了“幸福河湖”建设的详细方案,未来龙岗的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还将持续提升,碧道建设也将大幅延展,“把惠民实事办得更实,让市民在亲水乐水中感受幸福。”

  幸福就是一起把难办的事情办成办好

  10月27日下午,在龙岗区坪地街道行政服务大厅的服务台前,市民陈先生仔细端详着一张写着“事办不成反映处”的牌子,他试探着问了一句:“我有件事,能不能反映下?”原来,陈先生在为办理居住证犯愁,因为居住信息没有登记,“我也不知道该找谁处理。”“您现在住在哪里?”根据陈先生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马上致电相关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帮助陈先生线上登记好居住信息。事情得到解决,陈先生的眉头舒展开来,他对深晚记者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

  在“事办不成反映处”的牌子旁,深晚记者看到一沓厚厚的登记表。翻开登记表,可以看到每项诉求均记录了“事办不成”原因,如“缺少地址证明”“不知如何登记”等,旁边则详细记录了回访日期及处理结果。小窗口连着大民生,“事办不成反映处”的办事专员刘炫妤告诉深晚记者,窗口开设半年来,已累计受理群众诉求近千件,办结率达100%。

  “真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办法自然就会有的。”9月7日一早,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里,深圳市医疗保障局龙岗分局局长张欣一边回答着师生的提问,一边对深晚记者说。在他身边,是几大箱新印制的全英文医保服务手册。

  “太贴心太实用了!”港中大(深圳)学生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已引进世界知名教师近400位,目前有7000多名中外学子在这里求学,对于医保服务需求量很大,但对医保知识和周边医疗资源都不熟悉,特别是外籍师生,由于语言问题对医保政策的理解有一定门槛。“我们马上解决!”了解到学校相关需求后,医保龙岗分局立即组织人力编制、印刷了这套全英文医保宣传手册,在开学之际送到师生手中。张欣告诉深晚记者,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把服务送到身边。”

  幸福就是一份留在心底的温暖

  6月29日一早,香港居民钟老伯杨阿姨夫妇来到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工作站。夫妇两人年龄均已超过80岁,他们互相搀扶着,手里紧紧握着一幅锦旗、一封感谢信。

  钟老伯夫妇10年前开始在南岭村社区居住养老,不时在深圳香港之间往返。今年,杨阿姨在香港做了手术,之后回社区居住、调养,并定期返港复诊,“大事小事全靠社区和网格员,他们比亲人还亲!”钟老伯对深晚记者说。

  “回香港复诊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办理相关手续。”钟老伯说,自己不太会上网,多亏有网格员帮助,每次都上门帮他完成就诊预约。“术后对饮食要求比较多,请他们帮忙代买,一列就是满满一张纸。”老人举起锦旗:“社区为我们办了太多事,我们从心底感到温暖。”

  把群众需求看在眼里、放在心中、落实到手上。据了解,“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以来,龙岗区推动重点民生项目33项,覆盖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七有”领域;在深圳市“我为群众办实事”云展厅平台,龙岗区重点民生项目上线达120项;今年以来,完成民生微实事216项……在龙岗,遍布大街小巷的442个“暖蜂驿站”大门常开,快递小哥不仅有了落脚点,更享受到充电修车、技能培训等“30+N”服务;在龙岗,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满足百姓所需、解决群众所急,坪地街道有“事办不成反映处”,南湾街道则推出“‘南’事找我办”,宝龙街道开通“宝·正为你办”雷达站……各显神通的背后,是“办实事”的决心与实践。

  今年7月6日,龙岗区委宣传部“‘媒’问题 我帮忙”热线正式开通,一位广州某媒体驻深圳记者第一时间打通了热线。他告诉深晚记者,一是出于好奇,二是来深圳不久,确实要咨询一个新闻线索,“我是想请宣传部帮忙协调一个‘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新闻采访,没想到自己也成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受益者。”他说:“打完电话我才发现,这其实形成了一个‘闭环’,而这个‘闭环’正说明,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在龙岗已日益成为上下的普遍共识与一致行动。”

  (深圳晚报记者 李剑南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