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住房保障 招聘 招商引资 比亚迪 企业开办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深汕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 > 深汕看点 > 玩转深汕

百安村的时光密码:古井古榕古

  

  古井甘泉润岁月
对于一个三面环海、淡水稀缺的半岛而言,一口清泉便是生命之源。据老村民们介绍,百安村的先民深谙此道,二百多年前先祖迁居于此,他们追寻着榕树的根系,因为繁茂的榕树下必有甘泉。正是如此,百安村的先祖在此开基立业,也为百安村注入了不竭的生命力。

  村口和山脚下有两口古井,井水清冽甘甜,冬暖夏凉,是几代村民共同的记忆。百安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黄思源回忆道:“我们小时候就在井边打水喝,傍晚在井旁冲凉,一桶水淋下去,凉得直打哆嗦。”

  然而,村里最富传奇色彩的

  是藏在老榕树根下的第三口古井

  它更像一个天然的古泉

  泉水从盘根错节的榕树根下汩汩涌出

  2021年,当地遭遇严重旱情,鲘门镇区用水告急。危急关头,这口古井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当时整个镇都要靠百安村水库的水,很多人排队来古井取水,泉水也未枯竭。”黄思源回忆道,“也是在2021年,大家自发筹款,修缮了这口‘坑头龙井’,并将通往井边的土路硬化为水泥路。”井旁一块《芳名榜》石碑,铭记着这段引水抗旱的佳话。

  如今的傍晚时分,取水者依旧络绎不绝,在百安村居住了31年的四川人雷光伟是这里的常客:“我现在煮饭、泡茶都用这个水,米饭更香,茶水也更甜,百安也早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古榕荫下诉乡愁

  在百安,一侧是满目青山,另一侧是海天风光的景致,而中间的古榕,是连接山与海的绿色纽带,更是村民们世代相传的乡愁寄托。

  村南滨海长廊上,一棵近两百岁的古榕巍然屹立,树冠如巨伞般撑开,荫蔽着近三十米的方圆。树下砌起了石基,这里是大家乘凉、闲谈的天然会客厅。也常有村民在这里祭拜,烧纸祈祷,旁边有铁制的焚烧炉静立一旁,承载着人们对风调雨顺、阖家平安的质朴祈愿。不远处,还有几棵百年老榕,它们或因断裂被村民精心修剪、保护起来,或静静伫立在海滩边上,用年轮记录着村庄的变迁。这些古榕,是百安村历史的活化石,它们见证了岁月,守护着家园,更在浓密的绿荫下,为一代代人诉说着悠远的乡愁。

  古韵悠长向未来

  百安村的“古韵”

  不仅沉淀在有形的井与树中

  更弥漫在无形的历史与文化传承里

  村庄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其名由“百鞍”演变为“百安”,寄托着“百业待兴,百事平安”的美好愿景。黄氏先祖从福建莆田一路迁徙,最终择定这片风水宝地开村立业,开启了近三百年的宗族繁衍史。

  然而,这片土地的人文历史远比村史更为悠久。鲘澳遗址出土的文物,将此地的文明印记追溯至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53年人民解放军驻扎时留下的老兵房和碉堡,又为这里增添了一抹鲜明的红色记忆。作为海边渔村,村民们对妈祖的信奉尤为虔诚。1983年修建的妈祖庙,至今香火鼎盛。这种民俗与独特的福佬方言和优美唱腔的海丰白字戏、热闹非凡的 “抢炮头”等传统民俗活动、沙滩文化节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百安村活态的文化内涵。

  舌尖上的百安

  则是这份古韵的生动体现

  靠海吃海,百安村的食物以“鲜”著称。无论是清蒸石斑、白灼海虾,还是本地特色的鲘门虾酱和手打鱼饼,都以最纯粹的烹饪方式,呈现出大海的馈赠。此外,用料扎实的菜茶(咸茶)、香甜软糯的 “层糕粿”等地道小吃,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的“百安味道”。

  如今,这个世代打渔的小村,已悄然蝶变为拥有四十余家民宿的滨海风情小镇,但那份深植于血脉的古老韵味,却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愈发清晰可辨。

  古井、古榕、古韵

  是百安村的时光密码

  如今

  这个古老的渔村正焕发新生

  将历史底蕴与滨海风情融为一体

  它以开放的姿态

  邀请每一位来访者

  在山海之间

  共同见证和书写

  属于百安的未来新篇

【我要纠错】【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