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罗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民俗文化展示厅最近多了一批光鲜亮丽的“新展品”,这是村民们亲手制作的花草纸灯笼、扎染手工品和畲族彩带。灯笼上的梅花与花草共舞,靛蓝色颜料晕染于方巾中央......引得前来参观的访客连连称赞。
绕线提棕,“畲带”飞扬
特色技法激发村民学习热情
红罗畲族村位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莲花山脉罗裙山麓,是深圳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国家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红罗村先民以打猎为生,对外交流少,历经三次大迁移,一步步从深山老林迁至山下平原地区。
近日,由区统战社会建设局主办,区妇联和畲族文化研究会协办的首期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培训班顺利开班。培训班上,红罗村村民指尖制作的工艺品鲜活生动、素雅实用。作为首期培训,主办方特别邀请传统技艺传承人,面向40位少数民族村民,用五个周末共10天时间传授花灯、扎染、刺绣、畲族彩带编织等传统手工艺。
在绑着几十根五彩丝线的织带架上,一块竹板、两根小圆竹段,一挑一拨穿插其中。独具畲族特色的五彩丝线翻飞于蓝文鑫的指尖,半个小时后,一条精美的畲族彩带初见雏形。
讲师蓝文鑫传承畲族彩带编织工艺已有十年,这次培训,应举办方邀请,他专程从浙江丽水市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授课。在现场,他展示了编织彩带的三步骤:绕线、提棕、织带。他向村民们介绍,畲族彩带是畲族民间工艺品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织品,由红、绿、黄、黑、白、紫等各种颜色交织,不但图案复杂,还有祈盼吉祥的文字。彩带采用经纬线编织法,交叉挑织成各种花纹图案,手工编织耗费时间较长,难度较大。
考虑到村民手工艺基础较为薄弱,此次培训先从入门级的灯笼、扎染开始教起,再逐步过渡到难度较大的畲族传统彩带编织。红罗村村民蓝艳玲说,畲族彩带是她整个培训学得“最吃力的”,但她也在课上看到了红罗村孩子富有潜力和创造力的一双双“巧手”:“小朋友们虽然是零基础,但是学得特别快,关键步骤学得更加扎实。”
红罗村村民叶文舒感慨:“之前我们几乎没接触畲族传统的手工艺,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希望这次学成回去之后,将我们畲族独特的手工艺传授给身边更多人!”
“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出”
以特色培训培育技艺传承人
今年7月,在市委统战部的支持指导下,区统战社会建设局会同广东特建发东部投资有限公司、鹅埠镇及红罗村“两委”干部赴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调研,并顺利邀请来自浙江丽水市云和县的畲族优秀传承人蓝文鑫前往深汕传授畲族刺绣、彩带等编织手艺。此前,村民对于传统技艺缺少机会学习、传承,认识上一直“悬在半空”。
而这次通过畲族优秀工匠手把手教授传统技艺,村民们纷纷表示自己对这些“指尖上的艺术”已能“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出”了。
当晚,在红罗村特色长桌宴上,蓝文鑫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的文化交流。他惊讶地发现,尽管文化来自同一源头,但两地畲族的服饰、语言、歌曲存在较大差异。在听说了红罗村文化传承困境之后,他也讲了自己的建议:“目前村里的传统特色文化急需充实,因此要多‘走出去’,向全国各地优秀的畲族群体‘取经’调研,有选择性地吸收畲族地方特色文化。”
下一步,区统战社会建设局将策划举办红罗村畲族传统美食专题研修班,指导建立畲族文化传承人工作室(坊),组织开展畲族文化弘扬传承系列活动,推动红罗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和发展。
文/徐怀 陶清清(南方日报)图/张嘉麟(区统战社会建设局)
视频/莫荣宝(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