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网首页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移动版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献礼揭牌两周年 | 下好基础设施建设“先手棋” 深汕合作区加速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020-12-17 09:52:43

  产业路、创新大道、同德路、创强路、新园路……细数一条条坐落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的公路,无不折射出铿锵奋进的足音;一处处焕然一新的面貌,奏唱着高质量发展的序曲;一批批供水保障工程、5G项目落地建设,见证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卓然成就。

  基础设施是民生命脉,也是发展动脉,作为深圳市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深汕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深汕合作区围绕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紧盯交通路网、公园建设、能源保障等领域,传承深圳质量、标准、速度、精神,复刻深圳基因,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加速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a.jpg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起步区——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

  时刻“望鹏”

  科学规划“成长轨迹”

  道路建设,追求的是打通城区要素流动,充分激发活力因子。其中,科学规划是关键。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看来,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深汕合作区要始终坚持“高端定位、规划引领”,在规划中统筹,在统筹中规划,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有一句名言:“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今年9月,深汕合作区举行“城居山水间·乡入自然境”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国际咨询方案评审会,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37家设计机构共90家设计单位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确定:荷兰NL Urban Solutions B.V.等设计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呈现的《润泽之城》方案摘得桂冠。这是深汕合作区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汇聚全球顶尖智慧,精心擘画未来,谋求从“探索”到“引领”、从“先行”到“示范”的跨越,探索更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的创新发展路径。

  “望鹏”,是一种期望的表达,更是一种不放弃的倔强。近年来,深汕合作区不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更是时刻站在深圳经济特区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以世界一流标准,高质量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汕合作区。

  沃野千里宜纵马,一张白纸好作画。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深汕合作区管委会编制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已纳入深圳市第四版城市总规划,确立“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的空间布局:中心组团规划打造高端商务区和政务服务区;东部组团将打造科教研发区和未来产业区;南部组团将打造新兴海港商贸区和滨海生态旅游区;西部组团将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北部组团将打造康养度假区。这代表着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城市风貌、保障性住房发展等一系列规划工作已经完成。

 ▲创元路

  凤凰涅槃

  构建“五横六纵”内部骨架

  目前,深汕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共96个,其中鹅埠片区落地79个,占比超80%,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已初显规模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鹅埠镇圩连成一片,相得益彰。

  可以预见,这座新城正在向美丽宜居的现代化产业新城蜕变,而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正是其发展最坚定的基石。

  时间追溯到2019年底,深汕合作区内,总投资超100亿的深汕大道、科教大道、创新大道等骨干路网接续开工建设,首个PPP项目——发展大道信息技术开发建设和运营项目全力推动建设,并以21条市政道路的相继贯通为新的起点,继续织密新城公路网,有望在近期实现全线大贯通。

  “先打通大动脉,再连通毛细血管,鹅埠片区21条市政道路网就是这样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来的。”中建二局项目部项目经理吕程介绍道。深汕合作区发展大道信息技术开发建设和运营PPP项目是目前区内唯一在建的PPP项目。当前,项目正攻坚克难、抢抓工期全力推动工程建设。

  作为首批进驻深汕合作区、深耕“飞地”的“国字号”拓荒牛,中建二局承建了鹅埠片区21条市政道路,成为新城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开“路”人和见证者。发展大道沿南门河路及深汕高速布置,途经蛟湖村、下城村、鹅埠镇、田寮村等,道路全长3.47千米,宽46米,为双向8车道,设计为城市主干路,道路建成后将大大缓解324国道的交通压力。

  这些居民耳熟能详的身边路、致富路,见证着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记录着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联结成产业快速壮大的“助推器”和城市蓬勃发展的“脉络”。

  深汕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使蓝图和愿景变成施工图和实景,深汕合作区正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五横六纵”内部骨架路网体系,强力推进骨干道路建设。数据显示,区内116条(段)规划道路同步规划、分步实施,总长约270公里,预计投资535亿元。其中,已建成通车道路28条(段),总长约75公里。正在建设道路38条、总长约105公里,开展前期工作道路50条、总长约90公里。

  连通深圳

  重大项目开工在即

  此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曾表示:“在地理位置上,深汕合作区与市区看着很远,其实很近,我们与坪山区的距离大约只有60公里。全区‘三港四站’‘四铁五高’‘五横六纵’内外骨架路网交通体系正加快形成,比如,时速350公里的深汕高铁按计划将在2025年建成,通车后,深汕合作区到市中心也只有半小时。”

  与深圳之间的铁路、道路如何高效连通,是深汕合作区重点研究的课题。近期,备受期待的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高速铁路——深汕高铁有了开竣工时间表。根据《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工程先开段工程监理》招标公告显示,深汕高铁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24年12月30日。

  根据今年9月深圳地铁集团发布的消息,深汕高铁起于深圳枢纽西丽站,新建正线全长约128.121公里,经深圳市南山、龙华、罗湖、龙岗、坪山等区,设西丽站、罗湖北站、坪山站、惠州南站、惠东站和深汕站共6个车站。此外,该工程还将配套建设多条联络线,连通重要的铁路线路和交通枢纽。据悉,深汕站也是广汕铁路的重要枢纽。

  值得注意的是,深汕高铁为双线高速铁路等级,设计时速为西丽至罗湖北250km/h、其余地段350km/h,全线最小行车间隔为3分钟。这意味着未来全程运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开通后将促成深汕合作区与深圳“30分钟内交通圈和生活圈”。

  深汕高铁不仅仅服务于深汕合作区。根据《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和《国家铁路深圳地区布局规划》,深汕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带,向东联系海西、长三角、胶东、京津冀、辽中南等城市群,向西联系北部湾城市群,承担中长途国家高速铁路功能;同时,加强深圳与惠州、深汕合作区、汕尾的高速联系,支撑湾区对接粤东,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承担深圳与深汕合作区间高频高速城际功能。

  高速公路方面也传来捷报。目前,深汕第二高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将构建起深圳市至深汕特别合作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可以明确的是,深汕第二高速公路已经纳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并且列入2021年-2025年开工建设计划。

  ▲首批纯电动巴士投入运营

  夯实配套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躬行初心,联接民意,“作于细”而“成其大”。深汕合作区坚持以高质量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规划建设了一批公共服务项目。水、电、气、电视、公交、通讯等城市基础配套服务已基本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创业广场、赤河广场、边溪街心公园等已投入使用,英达斯瑞公园、望鹏山公园、香山文化公园、小漠湾湿地公园等加快建设,将极大提升辖区群众的生活品质。

  “2016年大学毕业的时候,考虑过回家乡工作,但当时合适的就业机会寥寥无几。我一直在关注深汕合作区的发展,2018年看到有匹配的岗位,就把工作换过来了。”来自深汕合作区少数民族聚居村——鹅埠镇红罗畲族村的蓝玉霞说,深汕合作区现在的干事创业氛围非常好,基础设施提升迅猛,她希望通过回到深汕共享新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这是深汕合作区人口回流的真实写照。从2017年步入发展正轨至今,深汕合作区的常住人口已从早期的不足6万人快速攀升至13万人,按照规划,2020年,深汕合作区初步建成港产城融合的城市雏形。到2035年,全区人口规模将达到150万人,建设用地达到145平方公里,建成中等规模的滨海城市。

  如今,深汕合作区与深圳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深圳市政府同意投资约70.7亿元,从2018年至2035年,分近、中、远三期建设深汕合作区水资源和供水保障工程。其中,三角山水库应急引水工程已开工建设,标志着该区水资源和供水保障工程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10月10日,深汕合作区第一座超高综合体——147米高的特区建发·东部新时代启动招商,并拿出100万来补贴入驻高端企业租金;211米高的上海绿地集团深汕绿地中心、248米高的深投控创新中心正加快建设,“深汕高度”乃至广东粤东地区的天际线正不断被刷新。此外,深汕合作区内两个四星级酒店已投入使用,首家五星级海景酒店——格兰云天国际酒店力争在2021年元旦试营业,万豪万枫商务酒店、绿地集团国际星级酒店两个五星级酒店正全力建设,将成为深汕合作区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上的关键支撑,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和投资环境的重要窗口。

  构建科学、便捷的公共出行体系也是深汕合作区惠民生、谋发展、利长远的大事。2020年,各类深圳标准的公共出行服务不断在这座新城涌现,为全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5月21日,该区首批纯电动公交车投放运营,首批标准化充电桩也同步正式投入使用。全新的公交线网覆盖全区四镇、34个行政村、5个社区,让绝大部分深汕人的出行告别无公交的历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公交”。7月30日,全区首批纯电动出租车也正式在厦深铁路鲘门高铁站试运营,让这座新城的绿色低碳交通建设又迈出一大步,深汕的公共交通系统正逐渐步入“新基建”“深圳蓝”的新阶段。深汕巴士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将打造深汕合作区的客运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区内公共交通和与深圳一体化发展的城际交通。

  ▲赤河广场

  采访手记

  推动深汕合作区建设发展

  打造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

  自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成为深圳第“10+1”区以来,这座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探路的新城终于穿过迷雾,揭开由深圳负责全面建设管理的华章。

  深汕合作区是深圳目前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也是深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深汕合作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最东端,是广东“一核一带一区”战略格局中从“核”到“带”到“区”的一个关键连接点,是推动珠三角优势产业向沿海经济带东翼延伸的战略支点,还是深圳具有后发优势、发展潜质的新区。这些都决定了,推动深汕合作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是深圳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深汕合作区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理念引领城市规划,以规划之美孕育城市之美,坚持以全球视野探索新城未来轮廓。同时,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以前瞻性眼光建港口、筑路网,用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最多的资金,全力构建“三港四站”“四铁五高”“五横六纵”内畅外达的海陆空铁综合交通体系,加快与深圳形成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

  文/ 蔡鹏飞 通讯员 邹呈娣 孟子荷

  图/ 通讯员 张贵

  来源:《羊城晚报》12月16日 ZA13 版


相关稿件: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