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稻熟,沃野流金。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街道大安村,首批雨养旱稻实验田顺利完成收割。据统计,87亩实验田平均亩产约254公斤,大幅超越200公斤的预期目标,其中高产地块亩产277公斤,中等地块亩产253公斤,一般地块亩产226公斤,总产量达22093公斤。这组亮眼数据,为深汕农业发展破解“靠天吃饭”难题写下了生动注脚。
[详细]
金秋稻熟,沃野流金。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街道大安村,首批雨养旱稻实验田顺利完成收割。据统计,87亩实验田平均亩产约254公斤,大幅超越200公斤的预期目标,其中高产地块亩产277公斤,中等地块亩产253公斤,一般地块亩产226公斤,总产量达22093公斤。这组亮眼数据,为深汕农业发展破解“靠天吃饭”难题写下了生动注脚。
[详细]
今年以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悄然发生着变化。走在鸟咀公路旁的沙滩,网红海景咖啡店“鲘海咖啡”正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店主小莫近来忙得不可开交,“7月开业以来,客人越来越多,周末更是忙不过来。”他说,“街道推动文旅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人气和商机。”如今,像他这样的本地创业者,正真切感受着家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详细]
盖着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大红印章的批复文件终于来了!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以下简称“深汕管理局”)项目组办公室里,爆发出一片欢呼声。他们期待的这份《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深圳市首个获批的省级全域土地整治方案。
[详细]
时值夏日,是生蚝繁殖的关键期,也是养殖基地最繁忙的时候。新园村村民林世团顶着烈日,乘船踏浪,查看着生蚝生长的环境。虽然辛苦,但他脸上挂着笑容,看着水面就好像看到了年底丰收的景象。
[详细]
听老船长亲述海上故事与捕鱼智慧;戴上特色疍家髻围,感受最“潮”的民族风;品味渔港飘香的传统疍家美食;一起高声合唱《海阔天空》等海洋风流行曲;集齐“深·物·汕·品”四字兑换好礼……
[详细]
9月12日下午,在2025年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交流分享会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发布第三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80个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的新业态场景脱颖而出。
[详细]
是不是该出去走走?可是大王叫我去砍柴,PPT还没做完,KPI还在天上飞…停!这个8月别让“浪浪山”困住你的脚步,是时候,给自己一个华丽转身的理由,来深汕感受一下,深汕这片“浪浪海”,海浪+音浪的双重“暴击”,让你“浪”着过8月!
[详细]
午后,李永如戴着草帽顶着阳光出了门。他家住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冰深村,在离家不远处的一块地里种了数排百香果。手腕粗细的树枝深插入土地,百香果暗绿色的藤蔓缠绕其上。不需费力翻找,李永如就一眼定位到成熟的果子。
[详细]
东山羊是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主要养殖的肉羊品种,它肉质肥嫩、基本无膻味,比较符合广东人的口味。临近春节,和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来上一份口味咸香、肉质软糯的广式羊肉煲,这是冬日对吃货们的最大馈赠。
[详细]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每个角落都可能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鸭脚木蜜,这一来自岭南及闽南地区的特有冬季蜜种,便是一种独特的自然馈赠。而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鸭脚木蜜的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鸭脚木蜜也成为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张闪亮的农产品名片。
[详细]
嫩滑爽口的油煎带鱼、咸香回甘的风干鱿鱼、肉质饱满的清蒸生蚝……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达69.8公里。行走在鲘门码头,随处可见海鲜食肆和干货档口。新春将至,广东人的年夜饭里少不了海鲜,深汕的各种“虾兵蟹将”,可充分满足食客尝鲜需求。
[详细]